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方案》中指出:“制定出台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培育发展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术转移人员的技术评价与筛选、知识产权运营、商业化咨询等专业服务能力。”。
在这个文件中,“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技术评价与筛选”能力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栏目主编:关羽GUANYU)
一、为什么科技成果评价这么重要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来说,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具有确定“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可能性”或者/以及“成功商业化的可能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确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可能性是确定成功的商业化战略的必要先决条件。(为方便表述,文中一些地方把用“技术”来表示科技成果)
商业化意味着“将”技术“转化或移动到盈利位置”,技术是指专有技术、技术、专利或其他专有工艺、材料、设备、系统等。技术商业化是:将一种技术或创新概念从思想阶段转移到市场的过程;技术商业化通常被定义为以负担得起的价格创造适合特定市场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但更有用的定义是“从研发部门和实验室到工业公司的技术商业化过程”。
技术商业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行为者的许多能力。商业化过程需要很多技能,如产品开发、市场评估、市场战略、金融、制造、会计等等。
技术的商业化有几个障碍,可能出现在从想法(创意)到市场过程的每个阶段。这些障碍包括:信息缺乏;人的能力不足;政策和经济障碍,如缺乏资本、高交易成本等等;贸易和政策障碍;对当地需求缺乏了解;商业限制,如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过度和昂贵的监管;法规和标准不足;此外,还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具体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为了成功和可持续地实现技术商业化,必须有一个多方面的有利环境。这种环境应包括:有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高校院所等国家技术创新机构的积极参与;选择和管理技术的人团队和机构的能力;国家法律层面如何去减少风险和保护知识产权;标准研究与技术开发;对技术所有权的公平处置等等。
将一项技术商业化的决定往往是由一个组织或个人作出的,通常是技术的开发人员,而他们并不完全了解技术商业化确保成功的过程和要求。
克服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尽早评价新技术并评价其商业化潜力。对新技术的早期评价,可以使那些具有更大商业化潜力的技术能够朝着增加商业化成功率的方向进行进一步开发。
尽早挖掘具有高商业化潜力的新的、新兴的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实验室和公司尽早确定其技术是否商业化,可以帮助它们决定是否继续开发这个技术,并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为该技术获得知识产权保护(例如专利)。
对于科技成果商业化潜力的评价,还可用于确定哪些类型的企业或行业可能对这个技术(或进一步开发的技术)感兴趣,或最适合进一步开发或采用有关技术。在这两种情况下,对技术商业化潜力的认识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增加最终建立商业存在的新技术的数量。
而这些,都需要正确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也需要技术经理人掌握“技术评价与筛选”这门专业能力。
二、科技成果评价,先是一门艺术
科技成果评价方法的研究者,对如何构建适当的评价模型存在强烈分歧。目前有些模型是基于严格的定量的统计分析,有些模型则是迷糊而定性的分析。这两种方法既有好处,也有缺点。
随着对于科技成果评价模型研究的深入,实践案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科技成果评价不像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原因可归因于以下因素:
1、科技成果既不可见,也不有形。它主要体现在人类知识或资产中,因此难以确定确切的内容和范围。
2、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受各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向市场进行商业化后才能实现。(Tipping et al., 1995)
3、科技成果评价是一种主观活动,如同在观察者眼中的对美的评价。(Boer, P., 1999. )
4、技术交易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某个均衡价格。
5、相关专家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陷阱。(Boer and Traps, 1998)
鉴于以上因素,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先验量化技术研究与商业回报之间的联系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从艺术角度来看,评价并不难。
一、想一想
用“大道至简”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好好想一想。技术本身是可以复杂的,但如果大多数人都觉得它的复杂性影响了产品的广泛推广和使用,那么它商业化过程中搞砸的概率会更大。技术成为产品后,易于使用才能做大市场。
二、算一算
要有明确的投资回报(经济模型)。新技术要么是能带来成本的降低,要么是能带来功用的大幅度提升(或增加)。所以
(1)最理想的状态是:成本降低、同时功用提升(或增加);
(2)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功用提升(或增加),但成本也增加了——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算算经济账了;
(3)不排除出于市场需要,存在“成本降低,功用减少”的情况。
技术的发展阶段不同,它所需要的“科学”评价方法也不同。可以仅仅是针对技术可行性或经济可行性的单一评价;也可以涉及技术商业应用多个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市场机会分析法、商业计划评价法以及综合评价法。
以科学方式开展评价工作——战略技术评价模型(STEP)为例
战略技术评价模型(STEP)是一种综合评价法,可以评价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潜力,该模型尤其适用于评价尚处于早期阶段的新技术。辛辛那提大学的STEP版本,被证明是比较完善且最具有参考意义的。这所大学花了十年时间开发并结合实践不断完善STEP模型,模型的版本已经在100多种技术上进行了测试,与其他方法相比,被证明是较为全面的评价工具。这个评价方法围绕着评估人员认为需要回答的有利于有效评估新技术的一系列问题来而制定的。
评价围绕六个方面提出问题:经济方面,市场方面,人员方面,过程方面, 技术方面和其他独特方面。从而进行六项评价:技术评价、过程评价、经济评价、市场评价、 感知评价和监管/政策评价。
一、技术评价
基本技术属性是潜在成功应用的基础。确定一项技术的商业潜力所感兴趣的是这些技术属性的价值。该价值可能会根据技术的专利或许可证保护水平而变化。
技术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是否能够实现其目标。
技术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技术是如何工作的?有多复杂?
这种技术所涉及的原则或概念是什么?
是否有任何限制因素,影响技术的有效性?
二、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涉及新技术在现有利用方法中的可采纳性和适应性,或技术将取代的过程。要使一项技术具有适应性或可采纳性,必须作出的改变可能不仅仅是表面启动成本。
应考虑新的过程是否可能是所谓的破坏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是一种改变市场整体框架的技术,可能完全消除其他竞争技术,或创造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网络。
此外,在对现有流程进行重大大修之前,流程评估应确定是否可以小规模采用该技术。
在过程评价中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多数潜在市场是否实际拥有将这一新技术纳入其业务的技术能力。
三、经济评价
技术的经济方面是通过对完成技术开发和测试将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的审查评估而完成。还有其他考虑因素是实施技术的成本(例如,任何过程更改)和操作和维护成本。
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估计成本和收益的货币价值可能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然而,可以对这些费用的类型和数额进行估计,并预测潜在的好处及其数额。在企业中,经济指标是底线。使用或实施一项技术所获得的好处应大于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往往只考虑货币利益。
强调新技术的货币利润和有效性的同时,但也要注意环境成本和效益,并成为选择适当技术的因素。
无论技术的实施情况如何,都需要考虑成本。一家公司在考虑对该技术取得实施许可或直接购买(取决于知识产权状况)前,需要仔细考虑实施一项新技术所涉及的所有成本。
在经济评价环节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场地准备、许可和监管成本要求、设备、固定成本、再发生成本、启动费用、人工、用品、消耗品、残留物以及操作和维护(O&M)成本。
四、市场评价
市场方面的评价是基于对该技术的市场需求的识别和评估。为该技术定义潜在市场利基的迭代过程,并询问该利基中产品的潜在买家或用户,以确定是否对该技术有潜在的需求。
只有对产品需求规模的广泛估计(如果有的话)才能为选择目标市场提供理由。在该步骤中,要对该技术的增长潜力进行分析。这是一种仅由少数专业用户购买的技术,还是需求可能超过利基边界?
市场评价也包括竞争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潜在应用的竞争对手都被识别出来,并在有效性、成本和易用性或过程集成方面与有关技术进行比较。
五、感知评价
STEP将最终用户对技术的感受及其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技术加以利用的潜力作为感知评价加以处理。这种类型的评价可能更有意义,当一种技术已经使它远远超过了基准和试点规模,以全面实施,以便人们可能有机会了解该技术及其潜在的优缺点。
六、监管/政策评价
所有技术对应的产业和市场都并不相同,因为技术的独特特点和这些特点在应用的潜在地理位置的物理和文化方面的叠加而不同。此外,并非每个部门或地点都因监管政策而平等地接受一项技术。在这些情况下,让确定并吸收了解这些具体因素的专家参与评价过程对于技术的综合评价具有很大意义。
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规模以上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或科技服务机构可以开展科技成果商业化潜力评价,甚至一些商业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也能开展科技成果商业化潜力评价。鉴于口碑和经验要比书面资质更为重要,寻找合适评价机构时建议“货比三家”、“多看案例”且多打听“客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