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知•中南 创•未来”第317期中南大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专场路演在中南大学科技园如期举行。本次路演由中南大学、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中南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岳麓山科创路演中心联合承办,吸引了长沙市产业投资集团、长沙市产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麓山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麓谷高新创投等三十余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参加。此次遴选的5个项目分别从研究背景、市场潜力、技术与核心优势、应用场景、融资需求等方面进行路演展示。
活动伊始,中南大学科技园及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伍晓赞致辞。他表示,中南大学一直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科技项目与资方搭建精准对接的交流合作。学校创建的"知•中南 创•未来”成果路演平台旨在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高效融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对接,为地方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本次路演活动汇聚了中南大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的诸多科研成果,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更多医学成果转化落地,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项目一:一种缓解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性黏膜炎的温敏凝胶
80%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会接受到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放化疗会导致黏膜上皮组织红斑、水肿、溃疡、疼痛、坏死等损害,为肿瘤治疗相关性黏膜炎,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口腔黏膜炎和食管黏膜炎具有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伴随吞咽疼痛和进食困难、患者主 观痛觉感知敏感等特点;严重影响经口进食和营养摄入,甚至影响患者治疗信心,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放弃抗肿瘤治疗。如何有效缓解口腔、食管黏膜炎导致的吞咽疼痛、进食困难,改善其经口进食情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重点。本项目开发的产品为智能温敏凝胶,具有处方、剂型、质量标准创新性;其在低温、常温下成液态,而在正常体温下可通过转变分子间作用力快速相变,形成物理交联的半固体凝胶,使其具有黏附力强、表面润滑和驻留时间延长等特点。本产品对肿瘤放疗或化疗引起的黏膜溃疡、疼痛以及局部感染等情况,能覆盖创面减少局部疼痛刺激,起到隔离保护作用,有助于创面黏膜的修复。产品已于 2021 年 9 月获批上市,2023年4月纳入江西省医保报销目录,亦在湘雅等医院开展上市后多适应症相关临床研究,产品疗效得到了专家和患者的认可。口腔食管温敏凝胶是临床急需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二:新型抗失眠天然药物-莲子心生物碱衍生物的开发
超三亿中国人受到失眠的困扰,抗失眠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现有失眠治疗药物副作用明显,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以其有效安全的特性成为目前新药研发的热门。莲子心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及胚根,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本课题组从中发现甲基莲心碱具有强食欲素受体拮抗活性,通过分子对接筛选、SPR检测、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实验也对该化合物拮抗食欲素受体的抗失眠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莲子心生物碱具有镇静促眠作用。现已完成该化合物的全合成(包括手性合成),解决了产品原料问题,并以甲基莲心碱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获得更优结构。此外,并通过动物急毒实验、小鼠滴鼻实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也验证了甲基莲心碱的安全性、血脑屏障透过性和口服成药性。本项目专利已申请,正在实审阶段。
项目三:新型抗肾纤维化天然药物LYY-12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肾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疾病,是许多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肾纤维化患病率约为 8% ~ 1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相当比例的人群会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直接针对肾纤维化的药物,因此,抗肾纤维化药物的市场前景巨大。我们从中药芸香中分离提取出一系列化合物,通过体外活性筛选,筛选出小分子化合物 LYY12 具有潜在的抗肾纤维化活性,并通过多次不同模型的动物实验验证了LYY-12的抗肾纤维化活性。通过动物急毒实验,验证了LYY-12的安全性。通过多种生物学方法探讨验证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另外还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并进行了活性筛选。本项目已经申请专利,目前正在实审阶段。
项目四:智能化医用多功能脊柱康复设备
该专利产品包括颈椎康复设备、胸腰椎康复设备、腰椎康复设备3个系列,是一款智能化的、多功能的、个性化的、兼容度高的便携式智能穿戴产品,主要应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领域。该系列产品设计理念基于经典的三点支撑力学原理,但又提出了“缓慢、持续、牵张”更优化的理论,避开了一步到位的支撑与矫形,且在主体尺寸设计上更讲究贴近人体结构工程学。与市场现有的脊柱康复支具相比,它在材料选择上更具科学性,主体材料要求质量轻、刚性足、柔韧性好,内衬面材料要求贴合度、舒适度、透气性、吸湿性好。该系列产品同时具备支撑、固定、牵引、矫形、理疗康复五大功能,可按需选择,也可自由搭配,使治疗和康复更高效。该系列产品的智能化调节包括差异化调节和同步化调节两种模式,可以实现上下升降和360度旋转,从而实现不同高度的支撑、不同力量的牵引和不同角度的矫形。该系列产品融合了传感器感应系统、蓝牙无线操控系统、移动APP操控系统、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调控、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该系列产品可兼容搭载第三方智能化设备,用于心率、呼吸、血氧等生命监测,匹配实时警报系统,适用于各年龄段、各类型人群,尤其对精神类疾病、言语障碍类疾病、运动障碍类疾病等特殊疾病人群也具有极高的友好度。
项目五:医用导管管理系统
导管标识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维护患者医疗安全,为护士带来工作上的高效、便利。但是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导管标识管理方法,鲜有智能化电子系统应用于导管护理。“医用导管管理系统”由智能管理系统、标准5色打印机、导管标识和导管固定贴4部分构成,操作方便、清晰明了、内容丰富,为导管护理安全提供前提和保障,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为临床上使用的医疗导管提供智能化、规范化和一体化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