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湖南好声音|田红旗:四招并用,构建一流大学科技创新体系

发布日期:2021-03-12 10:19:34

一流大学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调整,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对一流大学科技创新提出了更要的要求。目前一流大学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此,中南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田红旗代表建议:

一、统筹科技力量,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研究。目前,基础科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的科学革命;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工程学等大幅度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发展孕育新的技术革命;材料科学的前沿进展为诸多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科技创新跨学科跨界融合特征日益凸显。一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原始创新主战场、技术创新策源地、国际合作桥头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

1,发挥一流大学的科技创新优势和特色,对每所一流大学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行重构,加快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流科技创新体系,开展前沿交叉研究;同时,做好不同大学之间优势互补的顶层设计,形成集中高效可持续的创新体系。

2,支持一流大学在承建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发挥更多作用。目前,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投入主体分散,管理主体多,很难顺应新型举国体制下有组织的科研。在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组优化布局中,应将一流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考虑元素。

3,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投向中西部一流大学,为中西部一流大学培才、引才、用才、留才提供“重器”,促进高校公平均衡发展。

二、鼓励潜心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

针对科技创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各创新主体间融合深度不够,尤其是科技投入存在“多头管理”“各管一段”“各管一块”以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一流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依托一流大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为科研人员营造潜心研究、静心治学的条件,切实减少每年用在项目申报上的大量时间,形成有针对性高效配置资源的机制。

三、遵循人才成长周期性规律,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1,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高校构建以高层次人才牵头、中青学者为骨干、专职科研人员为储备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梯队体系。2,支持一流大学依托科研基地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形成规模效应。3,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用类型改革人才职称评聘方式,创新薪酬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四、倾力构建破立并举的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1,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在一流大学评估中,尽量避免指标的量化,突出一流大学的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中的作用。2,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彻底扭转不科学的科研评价导向,建立健全“破立并举”的评价体系,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营造扬清激浊的科技创新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